以下這個表演,是結合多媒體、現代音樂、與劇場的表演形式的一個多媒體音樂劇場作品,
為 Michel van der Aa plus 的作品,創作於 2009 年,以葡萄牙語寫成,有如現代音樂的音樂劇,並結合投影,來作虛實的對應。雖沒有最先進的互動科技,但張力與表現力十足。 http://vanderaa.net/bookofdisquiet
即時影像的部分,應該是使用紅外線攝影機完成,可以清楚見到紅外線攝影機的 LED 燈投影在螢幕上,但影像已經經過顏色處理,將黑白轉成他色。中間的部分,有舞者拿者攝影機彼此相互攝影,也很有趣。但即時影像投影時,若螢幕太低,則會有多重投影的現象,在此表演中,即時影像似乎都巧妙的避開了這種限制或將其作為一種效果。
Alexander Schubert 的作品呈現了另一種互動音樂的範本。以往的學院中的互動音樂,被定義為「以電腦偵測並詮釋樂器的現場演奏,並依此予以回應」。電腦多被用來即時分析樂器的聲音,再產生回饋,亦即以聲音回應聲音。但 Alexander Schubert 的幾個作品中,出現了另一種概念,亦即以演奏者的表演的動作姿態與電腦作互動,而這個姿態往往是樂器演奏時的動作再度誇大的延伸,然而這個誇大的動作,並非只是單純的為作品加入了音樂他律性的內容,而是「演奏」另一個樂器所需的動作,以此來觸發創作者自行設計的「電子樂器」,這個樂器的音色特質,又與傳統擊樂器的音色有某種程度的類似性,或許也可以解讀為樂曲中使用的打擊樂器之擴充與延伸。進一步與影像結合之後,成就了另一種新的音樂表演形式,使影像、音樂、互動電子樂器、表演者的動作姿態彼此相互彰顯。我個人認為這個作品與其另一個小提琴的互動表演,都是很成功而新穎的音樂作品。
無意間看到 Moritz Eggert 的「一人樂團」作品頗為有趣,舞台表演的效果也很不錯,以下是旅美的鋼琴家丁曉雯老師的演出(http://shiauuending.com/index.html),丁老師常演出各種不同風格的現代鋼琴作品,尤其投入鋼琴結合電子音樂的演出而獨數一格,有別於一般只能演奏古典音樂的演奏家們。最近我才了解不是每個傳統古典音樂演奏家在技術上都有能力演奏現代音樂,能夠演出現代音樂的演奏家們,不但古典演奏的能力需要很好、視奏能力要好,在其他技術上與反應能力上,還要好到能夠配合新音樂作曲家的各種不同演奏要求,才能勝任現代音樂演出的艱鉅任務,因此我對於此類的演奏家不得不佩服。
這是國外的一個演出廣告,結合了太陽馬戲團和 Kaija Saariaho 的歌劇作品 l'amour de loin (遠方的愛)。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結合,同時吸引了兩種藝術的觀眾。
原來的版本在這裡,不過只有一小段。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這是由 Jean Geoffroy(表演者)、Thierry de Mey(作品創作者)、Christophe Lebreton(程式設計者) 合作製作的 light music 表演,由裝在表演者手上的感應器,來控制投射在螢幕上的光影與聲音。幾年前曾經在上海國際電子音樂節中展出,並且舉辦工作坊,當時網站上還可以下載比下面這個更為精彩的影片,可惜現在已經不在了。目前我重新整理舊的max/msp 中文論壇,只能找到 youtube 上這個較不清晰的影片。我以為此種設計,未來在結合舞蹈或肢體語言的表演上,還是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