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跟學生討論到互動藝術的程式工具,讓我忽然又很想再拿起 Processing 書來讀,不過目前仍在趕著寫器樂作品,開學以後又忙於教學與行政的雜事,實在很難維持以往學生時代,密集學習 Max/MSP/Jitter 的投入。Max/MSP/Jitter 的聲音物件的功能、各種使用者介面好用到沒話說,非常適合即時互動的表演藝術。但真正要發揮 Max/MSP/Jitter 的功能,來完成更特別的互動影像,似乎要瞭解 Java、Processing、OpenGL 才更有用,其中 Processing 又被認為比較容易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把 Processing 的程式碼,轉譯成 Max/MSP/Jitter 可接受的語法,才能更方便使用(雖然也有方法同時讓兩個軟體相互溝通)。不過,程式語言要學到活用,也要不少時間,看原文說明更容易忘記。今日上網搜尋一下,竟發現已經有兩本 Processing 的中文書出現,其中一本是翻譯書,另一本則是大陸人自己寫的書。
「可視化數據 - visualizing data exploring and explaining data with the processing environment」
此本書博客來有賣,但評價不高,因為本書中並不解釋基本的程式語法與架構,可能對資深程式設計師才比較有用。
另一本新書:「Processing 互動編程藝術」為大陸人自己寫的書,目前僅發現大陸的 Amazon 有賣,但運到到台灣所要加的運費非常昂貴。可能還是等代理商進貨之後,再買較為划算。繼電子音樂聖經出了中文版之後,我發現很多技術性的書都早有簡中譯版。未來資訊暢通,想要取得科技資訊,只看有沒有時間閱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