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Absynth 的粒子化合成

雖然 max/msp 可以做粒子化合成,也有很多現成的程式碼可以使用,例如 IRCAM 就提供了數個製作精良的粒子化合成的物件。然而在操作上與控制上,使用者仍然必須自己來寫程式碼,才易於使用。最近我把 IRCAM 的粒子化合成的物件加上了自己設計的曲線控制界面,雖然可以任己意製造大的音樂姿態,但我覺得仍然需要有一個可以以鍵盤控制眾多參數的設計,材可彌補其不足。

商業軟體中,目前所知具有粒子化合成的軟體,包括 propellerhead reason, audiomulch, 以及 reaktor 及其同一系列的 intakt, absynth 等,各有缺點與限制。

Sound on Sound 雜誌介紹了可以使用粒子化合成的商用軟體的,文章連結在此:
http://www.soundonsound.com/sos/dec05/articles/granularworkshop.htm



我自己覺得 absynth 還算有趣,以下將 absyth 的粒子合成參數列舉如下;

patch window 下的 mod 中:

time%:樣本播放速度,若設為 100,則以原始速度播放,若設為 50,則以一半的速度播放。設為 0,則樣本會停在同一個 grain 裡頭播放,亦即產生 freeze 的效果,若可以配合 sample start 的 envelope 來作變化,則可以讓聲音隨著 sample start 的不同而隨時間做音色變化。

dens: 同時間內,粒子的密度,限制在 8 個以內。(可惜,算是非常少)

size: 粒子大小,最多只有 9999 個樣本,相當於 225 毫秒。(可惜,也是非常小)

R time: 粒子開始的時間點之隨機性程度。

R feq: 粒子音高的隨機性程度。

R Amp: 粒子振幅的隨機性程度。

absynth 4 多了一個 scatter 參數,來控制粒子的空間配置。(可惜只能在 sync granular 模式下使用,無法使用自己的聲音文件)。

PS: 當使用 envelope 的曲線時,在 main 視窗的相關的參數必須調大,因為 envelope 的曲線高低的範圍,受制於 main 當中的設定。例如:想要用曲線圖控制 grain 的 start time,則 main 中的 start% 最好調成100。

至於參數曲線跟 grainular mode 的參數,如何可以達到有趣的效果,目前還得測試。目前只知道如果把 start% 設定在 100,並且將 grain 的 start time 設定以一定的斜率由最低進行到最高,可以讓整個樣本播放完畢,若 start time 曲線最後設定在中間的高度,且 time% 設定為 0,則音色可以在走完曲線後,不斷持續在樣本中間的位置播放。

實驗結果,雖然發現其用來製作音色設計的彈性並不大,但在鍵盤控制上,仍然有其長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