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數位藝術節的閉幕音樂會,以 Philippe Manoury 的互動音樂作品 Partita I 結束,全曲約 40 分鐘,是一首很長的作品。Manoury 是第一位用 Max/MSP 寫互動音樂作品的人,該作品名為 Jupiter。Manoury 算是互動音樂的前鋒作曲家,在電子音樂的相關的書籍都會提到。這首新作,音樂風格在多年之後,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在電腦技術上,倒是有一些值得參考。
這首作品使用了麥克風之外,還使用了感應器,包括三軸加速度感應器、以及壓力感應器,藉此來感受演奏家拉弓時的加速度變化、以及指頭對於弓的握力變化,並以此來控制電腦的音色參數。此外,這首曲子為了節省CPU資源,使用 synful orchestra VST (http://www.synful.com/)來取代原本需要用 FFT 原理產生的凍結(freeze) 的延音效果。
這首曲子也使用樂譜追蹤技術,使用Arsha Cont 的 Antescofo 樂譜追隨器,但執行演出的工程師指出儘管這個樂譜追蹤器已經很先進,仍有出錯的可能性,因此整首作品仍有手動的部份來切換大的段落或較稀疏的 cue 點。目前 IRCAM 的 Antescofo 的樂譜追蹤器仍在發展階段,並無法用 MIDI 輸入電子樂譜,因此,工程師自己手動以文字檔的方式把樂譜一個音一個音的以 script 的方式寫進去,如此來說,這套樂譜追蹤器,對於一般作曲家而言,還是難以入手。
以下是 youtube 上找到的樂曲開頭的片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