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應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林佩淳老師之邀,也參與了這個表演計畫 - 數位藝術表演 「偶發」(Happening Rehearsal),擔任互動音樂設計、以及背景音樂製作。此項表演計畫為數位藝術表演獎的三個決選入圍作品之一。
http://dac.kktix.cc/events/2016dap
此作品的聲音的部分主要結合預錄音樂、以及肢體活動所即時控制的聲音合成機制而成。預錄音樂整合了電子和成器、具有指涉意義的通訊軟體啟動音效、與女高音演唱而成,主要用來呈現一種如真似幻的虛擬世界之氛圍、以及數位環境對於人的強大吸引力、並傳達數位化的虛擬世界與真實生活之間的彼此拉扯與矛盾衝突。肢體活動所即時控制的聲音合成機制,則使用偵測肌肉活動的無線感應器 Myo 來偵測舞者的手部肌肉活動,並將感應器的數據傳回 Max/MSP 所建立的互動聲音系統,用即時音訊來擴大與強化舞者的肢體表情,並體現聲音與動作不同的表演元素之間相互彰顯的力量,配合表演的主題,呈現人與數位世界緊密結合的一種狀態。
這個部落格是用來記錄關於現代音樂(器樂、電子音樂等)、即時影像、互動影音的相關資訊,內容包含現代音樂作曲的相關資料,Max/MSP/Jitter 互動影音程式設計的相關資源介紹。另外也包含鄭建文的音樂作品影音資料等,歡迎藝術家們提出跨領域創作之合作計畫。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情緒載體》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發表 (6/19)
2016/06/19 《情緒載體》互動舞蹈表演,我也參與了聲音設計與指導,歡迎大家來觀賞。
http://ma.ntua.edu.tw/emi/
《情緒載體》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發表,由林珮淳教授、李家祥教授及鄭建文教授帶領九組的團隊演出,藉由數位影音、互動程式、感測系統、肢體表演等,創造出具當代新思維之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 「載體」指物質、訊息和文化等的運載物,是承載介質進行傳輸的過程,本次表演呈現當代科技下情緒的起伏波動,將各個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情緒內化,並將其狀態呈現於互動表演的載體中,透過表演映射出心的各種面向,一種對社會的歸屬感與認同,也可能是對於社會上既有的歧視與偏見,藝術家以各種不同形式呈現所處的內心世界,呈現數位時代下社會下的各種情緒浮動。
http://ma.ntua.edu.tw/emi/
《情緒載體》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發表,由林珮淳教授、李家祥教授及鄭建文教授帶領九組的團隊演出,藉由數位影音、互動程式、感測系統、肢體表演等,創造出具當代新思維之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 「載體」指物質、訊息和文化等的運載物,是承載介質進行傳輸的過程,本次表演呈現當代科技下情緒的起伏波動,將各個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情緒內化,並將其狀態呈現於互動表演的載體中,透過表演映射出心的各種面向,一種對社會的歸屬感與認同,也可能是對於社會上既有的歧視與偏見,藝術家以各種不同形式呈現所處的內心世界,呈現數位時代下社會下的各種情緒浮動。
《情緒載體》跨領域互動表演創作發表 《 Emotion Carrier 》 Interactive Performance 展覽時間:2016/06/19 Sunday 14:00~17:00 地址:牯嶺街小劇場 1F 實驗劇場(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Address: 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re( No.2, Ln. 5, Guling St., Zhongzheng Dis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Phone:886-2-2391-9393活動網頁: http://ma.ntua.edu.tw/emi/ http://www.glt.org.tw/?p=7236%22 | ||||||||||||||||||||||||
策展團隊 / Curatorial Team | ||||||||||||||||||||||||
|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Nexus II 互動多媒體舞蹈表演
此次我與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的林珮淳教授的「數位藝術實驗室」以及科技藝術家李家祥老師、台灣大學戲劇系王怡美教授等人所合作的 Nexus II 互動多媒體舞蹈表演,在獲選文建會「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百萬補助之後,歷經數月的努力(本創作時間由九十九年七月到九十九年十一月約四個月時間),已於日前進入結案階段。有別於數位藝術中心的比賽版本,新的版本中,我僅負責音樂與音效設計的部份,李家祥老師等則擔任互動程式設計。
目前該計畫的相關內容,已經製作成網頁:
http://ma.ntua.edu.tw/nexus/
目前該計畫的相關內容,已經製作成網頁:
http://ma.ntua.edu.tw/nexus/
工作過程剪影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互動 VJ 表演系統 (2010) vs Nexus 跨領域表演計畫
此系統是2010 年為了進行與台灣藝術大學「林珮淳 + 數位藝術實驗室」所合作的跨領域表演計畫「Nexus」(聯結)所特別設計。該計畫結合了舞蹈、錄像、即時影像、聲音藝術,並將影像透過三台投影機投影至三個延伸的螢幕。此次計畫由我負責程式設計與音樂、音效設計。以下將針對該 VJ 系統做簡易說明。
此 VJ 系統主要採用 Max/MSP/Jitter 的 GPU 相關物件與 OpenGL 的功能,以便使用更高的效率來執行即時影像效果器,並解決高解析度的錄影檔案播放時,影像掉格的缺陷。此外,為便利演出的進行,也設計了特殊的全螢幕切換方式,使得正式演出時,可以使用延伸螢幕投影,而電腦本身仍能夠看到原本的操作介面,以便於即時操控。此系統亦加入 Event List 的設計,使得與時序相關的表演得以更順利而流暢的進行。此系統中也使用即時音量偵測,來控制各種效果器的參數。相關使用到的效果器包括:影像延遲、旋轉、扭曲、顏色校正等。此表演計畫雖然已經暫告一個段落,但此VJ 系統將可再依照未來不同的表演需求持續更新與發展。(以下展示的片段,使用我自己的聲音藝術作品「The Journey」來即時操控各種影像參數。臨時演員:我、我的小狗)
以下是 Nexus 實際演出錄影片段與介紹,採用三個投影機及一台攝影機,由一台電腦上的 Max/MSP/Jitter VJ 系統,來控制即時影像、錄像、影音即時互動。
以下是採排過程中的互動殘影實驗片段:
此 VJ 系統主要採用 Max/MSP/Jitter 的 GPU 相關物件與 OpenGL 的功能,以便使用更高的效率來執行即時影像效果器,並解決高解析度的錄影檔案播放時,影像掉格的缺陷。此外,為便利演出的進行,也設計了特殊的全螢幕切換方式,使得正式演出時,可以使用延伸螢幕投影,而電腦本身仍能夠看到原本的操作介面,以便於即時操控。此系統亦加入 Event List 的設計,使得與時序相關的表演得以更順利而流暢的進行。此系統中也使用即時音量偵測,來控制各種效果器的參數。相關使用到的效果器包括:影像延遲、旋轉、扭曲、顏色校正等。此表演計畫雖然已經暫告一個段落,但此VJ 系統將可再依照未來不同的表演需求持續更新與發展。(以下展示的片段,使用我自己的聲音藝術作品「The Journey」來即時操控各種影像參數。臨時演員:我、我的小狗)
以下是 Nexus 實際演出錄影片段與介紹,採用三個投影機及一台攝影機,由一台電腦上的 Max/MSP/Jitter VJ 系統,來控制即時影像、錄像、影音即時互動。
以下是採排過程中的互動殘影實驗片段:
訂閱:
文章 (Atom)